|
在河南郏县的三苏园内,藏着一处令无数文人驻足的奇景——“苏坟夜雨”。它不仅是郏县古八景的璀璨一笔,更以自然之趣、历史之韵与人文之深,编织出一段跨越千年的动人故事。
“苏坟夜雨”的奇,始于自然的巧思。园内数百株柏树全部面朝西南方向他们的老家四川眉山方向倾斜。每当夜深人静,风吹过这些柏树竟会发出哗哗下雨一样的声音,如夜雨叩窗,绵密而温柔。闭眼细听,仿佛真有一场春雨落在坟茔周遭,可睁眼望去,月光依旧皎洁,衣袂未曾沾湿,这份“有声无雨”的玄妙,恰是自然赠予三苏的独特礼遇。
这处胜景的名,源于一段鲜活的历史。清顺治年间,郏县县令张笃行慕三苏之名,专程拜谒苏坟。是夜,他宿于坟院,三更时分忽闻门外“雨声”大作,急起身开门查看,却见皓月当空,唯有柏树枝叶在风中轻摇,地上不见半点湿痕。这般奇景令他惊叹不已,挥笔写下“风声瑟瑟雨声哗哗,风大不鼓衣,雨大而不湿襟”的词句,记录下这夜的奇遇。此后,后人屡至验证,“苏坟夜雨”的美名便就此流传,成为三苏园最动人的注脚。
而“苏坟夜雨”的魂,早已融入三苏的手足深情。当年苏轼与苏辙年少时,曾许下“夜雨对床”的约定——待功成身退,便相伴归隐,共听夜雨、闲话家常。可惜一生宦海沉浮,这份约定终未在生前实现。直至二人辞世,后人遵其遗愿,将苏辙迁葬至郏县,与苏轼长眠一处。如今柏树林中的“夜雨”声,恰似兄弟二人跨越生死的应答,让“夜雨对床”的约定在千年后以另一种形式圆满。也正因这份深情,无数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在月下柏影间,聆听这穿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三苏文化的温度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