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东坡的一生
原创
南北观西东
南北观西东
2025年05月13日 22:10
江苏
1人
苏轼出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腊月12月19日,也就是公元1037年1月8日。19岁时和自己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出四川,到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参加科考。仁宗嘉祐二年(1057),苏轼与其弟分别以第二、第五名高中。主考官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在看了他写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后怀疑这么好的文章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决定将其列为第二名。
少年得志,期待干一番事业,但世事无常,其母于同年四月八日病死于故乡,五月间兄弟二人返乡奔丧、守制三年。1060年制满,他携妻入京,第二年任陕西凤翔府签判。在经过渑池时写下《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英宗治平二年(1065)正月,返京在史馆任职,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到了五月二十八日,爱妻王弗病死,年仅二十七岁。年少情深,以至在十年之后,作了那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江城子》。《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弗死后不到一年(1066年四月二十五日),父亲苏洵又死于京城,随即他与弟弟一起护送父亲、妻子的灵柩返回四川。守制期满,再回到朝中,已是神宗熙宁年间。年轻的帝王总想开疆拓土成就一番伟业,但国库空虚,没有钱啥都干不成。他寄希望于变法强国,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新党,碾压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大行其道。苏轼却没那么乐观,他认为变法小行则小败,大行则大败。这里面也很难说谁对谁错,只能说大家都想国家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但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终究很难一致,他说服不了宋神宗,于是熙宁四年(1071),自请外放到杭州做通判。应该说这一段时间还是比较逍遥的,看他写的诗也清丽迷人。《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熙宁七年(1074)到山东密州任太守,任职年间密州闹蝗灾,他亲身感受到了底层百姓的日子有多么不好过。熙宁八年六月在他写给好友刘贡父的信中有一首诗描绘了当时的情形:
何人劝我此间来?弦管生衣甑有埃。绿蚁沾唇无百斛,蝗虫扑面已三回。磨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为郡鲜欢君莫叹,犹胜尘土走章台。
当然还有那著名的出猎词和明月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76年12月又转任徐州太守,2年后任湖州太守。在外期间,他一方面尽心于吏事、努力改善民生;另一方面继续察验新法之弊,且以诗文表达不满情绪。 元丰二年(1079)年,苏东坡在湖州像捉小鸡一样被提审,关在御史台审讯130天。案件是因诗文而起,且御史台多栖有乌鸦,所以叫“乌台诗案”。在审讯期间,苏轼恐死于狱中,写下绝命诗给他弟弟: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政敌一心置他于死地,但宋神宗又特别爱惜人才,所以就用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将其贬至黄州(湖北黄冈)。刚去无住所,暂居在定慧寺,后迁居临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当时还是比较惨的,吃的喝的都很匮乏,有时酒瘾犯了还得找人讨点酒喝。有一次喝了酒,不小心碰撞了人,那人挥手就是一拳,口内说着类似于:哪个不长眼的敢碰你爷爷……苏轼将这件事写信告诉了好友马梦得,还自喜,渐不为人识。
就是这位故人马正卿,哀其乏食,为其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从此苏轼自号“东坡居士”,有了一片地,仿佛心灵也有了寄托,贬谪黄州期间写下了无数精彩诗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寒食帖》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张偓佺,就是那个承天寺夜游里,怀民亦未寝的张怀民,哈哈。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1085年4月,宋神宗驾崩,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英宗皇后也就是皇太后摄政,尽废王安石变法。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坚持原则,反对全盘否定。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苏东坡觉得不开心,一再主动请辞外放。1089年7月至1091年2月,出任杭州太守。第二次来到杭州,西湖却变了模样。原来,由于西湖长期得不到疏浚,堵了大半,湖水逐渐干涸。于是,在苏东坡来杭州的第二年,就开始着手疏通西湖。 将湖底的淤泥和水草清理出来,为了省去处理这些垃圾的麻烦,他直接用淤泥和水草在西湖的西侧修建了一条长堤,也就是现在的“苏堤”。 此外,苏东坡在西湖水最深的地方还建了三座小石塔,这三座石塔,后来就演变成为西湖十景当中的“三潭印月”。在杭州期间,也多有诗文。《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东坡1091年3月回朝,当了7个月的吏部尚书,然后出任颍州、扬州太守,再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1093年9月,太后驾崩,18岁的哲宗亲政。刚一亲政,他就变本加厉地进行政治反扑,无情打击元祜党人。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了京城,上任1个月又将其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接着又将其被贬到更远的儋州,就是今天海南的天涯海角。他在惠州时写下了“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的诗句。词中还写道: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他还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因为他写到:“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每到一处,他都像种子一样,努力扎根生长,从来不把自己当过客,把每一个停留的地方都当成自己的故乡。 无论是在惠州还是在儋州,他都关心百姓生活,即使手中权利有限,依然尽最大努力造福百姓。直到哲宗去世、徽宗即位,他得因大赦内迁,但第二年(1101)夏天便病卒于常州。去世前两个月,至金山龙游寺时,看到了自己当年的画像,追忆平生功过,细数离合悲欢,不禁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艺术,如果能给困顿乏味的生活带来一点点鼓励,那便是好的艺术!苏东坡的一生,有夜雨对床的兄弟,有不离不弃的爱人,有把酒言欢的挚友,虽仕途跌宕起伏,但始终有一颗赤子之心。再过12年便是他诞辰1千年,相信无论时间怎样流逝,东坡二字始终会代表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