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园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您好!受大风天气影响,为保障游客人身安全,三苏园景区于4月12日至4月13日紧急闭园。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三苏园景区
2025年4月11日

 

  • 三苏园门票45元
  • · 学生票预定价25元
  • 1、取票方式:景区售票口
  • 2、门票说明:
  • ①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1.2-1.4米
      之间购儿童票,学生购学生票...
新闻中心

走进三苏,感悟文豪风采

2025/10/22 8:56:00 | 发布

 苏洵

祖籍渊源苏味道是唐代宰相、文学家,于神龙初年(约705年)被贬至四川眉山任刺史,病逝后葬于河北栾城,其子留居眉山,成为眉山苏氏始祖。苏洵为苏味道十一世孙,因此祖籍栾城。 ‌

 苏洵生于北宋眉州眉山,年少时的他,和许多贪玩的少年一样,不爱啃书本,反而喜欢四处游历,直到27岁,才在家人的劝说下幡然醒悟,下定决心发愤读书。这一转变,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别人年少成名,他却选择用十年时间“闭户读书”,日夜钻研经史典籍,不仅弥补了早年的功课,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章风格。

 37岁时,苏洵带着自己的文章,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京求仕,却没能如愿。但他没有气馁,反而带着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继续游学,一边增长见闻,一边打磨文笔。直到嘉祐元年,48岁的苏洵再次带着两个儿子进京,把自己的《几策》《权书》等文章呈给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读了之后大加赞赏,亲自为他推荐宣传,苏洵的名字很快传遍京城,连皇帝都听说了他的才名,邀请他入朝为官。

 此后,苏洵虽在仕途上没有太大建树,但他的文章却成了北宋文坛的“标杆”。他擅长写议论文,笔风犀利、逻辑严密,无论是谈论国家大事,还是分析历史兴衰,都能一针见血,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更难得的是,他不仅自己成才,还教出了苏轼、苏辙两位文坛巨匠,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佳话。

苏轼

 苏轼,无疑是三苏父子中最为耀眼的那颗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犹如一部精彩绝伦的史诗。

 苏轼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在父亲苏洵的悉心教导下,饱读诗书,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兄弟二人双双高中,名震京师。尤其是苏轼,他的文章得到了主考官欧阳修的高度赞赏,欧阳修甚至误以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将苏轼的文章列为第二。但这丝毫不影响苏轼从此踏上辉煌的文学之路,他的才华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开始在北宋的文坛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然而,苏轼的仕途却充满了坎坷。他一生宦海浮沉,多次被贬。“乌台诗案”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因被小人诬陷,苏轼锒铛入狱,险些丢了性命。出狱后,他被贬黄州。在黄州的那段日子里,苏轼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但他却没有被挫折打倒,反而在逆境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他寄情山水,与清风明月为伴,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不朽之作。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到对自然和历史的思考中,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苏轼不仅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在书法、绘画、美食等领域也都有着卓越的造诣。他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笔力雄健,气势磅礴,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的画作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开创了文人画的先河;他还热爱美食,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饼等美食,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苏轼就像一个全能的艺术家,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一事:三苏与郏县的不解之缘

三苏园地处郏县城西北的“小峨眉”山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墓园。人言落叶归根,可为何三苏会选择安葬于此呢?这背后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辙出知汝州。其间,苏轼由定州南迁英州,便道于汝,与弟相会。苏辙领兄游观汝州名胜。兄弟二人登临钧天台,北望莲花山,见莲花山余脉下延,“状若列眉”,酷似家乡眉山,就议定以此作为归宿地。苏轼一生漂泊,虽心系故乡,但由于种种原因,归葬故里之愿望终未实现。他在临终前,嘱咐家人将他安葬在这片酷似家乡山水的地方。

而苏洵的衣冠冢来到这里,则是在200多年后的1350年冬天。当时的郏县县令杨允到二苏坟拜谒,为使苏洵父子能够团聚,便为苏洵在此安葬了一座衣冠冢,由此形成了如今的三苏园。这段跨越时空的相聚,让三苏在这片土地上永远相伴,也让郏县与三苏结下了不解之缘。

 
 
地址:河南平顶山市郏县茨芭镇  服务电话:0375-5298991 0375-5297777    http://www.sansuyuan.com
版权所有©三苏园景区  豫ICP备11026034号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网站首页 三苏概况 新闻中心 景区景点 在线订票 旅游常识 旅游服务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中文版 英文版 景区VR